诺贝尔奖和药学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诺贝尔奖和药学家 > 药物制造 > 正文

达尼埃尔·博韦:首次合成抗组织胺药物

发布时间: 2021-04-26 浏览次数:

http://10.1.12.139:8080/_vsl/D8AA2776F2EF043FA25CAE5735C3BF45/45136F64/2E80E

达尼埃尔·博韦荣获195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博韦出生于瑞士的纳沙泰尔,后加入意大利国籍,他是少数以世界语为第一语言的世界语母语者。他小时候在采用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意大利女教育家)教学法的学校里学习,获得了很强的学习与思考能力。中学毕业后考入日内瓦大学生物科学专业,1927年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1929年凭借一篇《动物比较解剖学》的论文获日内瓦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29年起,博韦来到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工作,一直持续到1947年。他起初担任助理,在埃米尔·鲁克斯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后又师从福诺教授进行化学治疗研究,并担任化学治疗实验室主任。在那里,他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菲洛梅娜∙尼蒂(Filomena Nitti)和她的弟弟弗雷德里克(Federico)——一位才华横溢的微生物学家。于是,他和菲洛梅娜姐弟一起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当时,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流行一种被称为“南美洲的神奇毒药”用于狩猎,它就是箭毒。随着狩猎者拉弓射箭,蘸着箭毒的箭头快速射入动物体内,马上就令动物的肌肉松弛而无法动弹,于是就逮住了猎物。那么,箭毒中究竟含有什么成分能使动物的肌肉立即松弛呢?这个问题极大地引发出药理学家的兴趣,他们纷纷前往南美洲开展研究活动,试图找出箭毒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可是许多年过去了却一直没有结果。

博韦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也开始了对箭毒的研究。他以巴斯德研究所工作人员的身份,多次来到南美洲给印第安人送医送药,对他们关怀备至,与他们交朋友。他的一片真诚终于赢得了印第安人的信任,他们最终将箭毒的配方告诉了他。

获得配方后,博韦对配方的成分进行了长达8年的艰苦研究,终于弄清了箭毒的基本成分——筒箭毒碱。在此基础上,他又在实验室里日夜工作,合成了400多种化合物,并从中筛选出胆碱衍生物,并发现了一种类箭毒化合物——琥珀胆碱。

琥珀胆碱具有神经肌肉阻断作用,而没有严重的副作用,只要取适当的量注入人体静脉,就能迅速达到肌肉麻痹的效果。而且,它不易引起呼吸肌麻痹,也容易分解。用琥珀胆碱的肌肉松弛作用配合麻醉药的使用,可以在外科手术中降低麻醉深度,有利于手术操作和呼吸控制。

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期间,博韦除了在肌肉松弛方面的贡献外,还有一个更加突出的贡献,那就是首次合成抗组织胺药物。

说到博韦合成抗组织胺药物,还需讲一下过敏反应。1903年,德国医生威廉·邓巴证明花粉过敏不是由花粉本身引起的,而是因为机体受花粉刺激而释放出的一种物质引起的。1910年,英国生理学家、药理学家亨利·戴尔在研究黑麦的毒性时,发现了一种他称为“组织胺”的物质,16年后他才弄清楚花粉过敏的罪魁祸首正是机体释放的组织胺,它引起了人体的过敏反应。知道组织胺可以引发多种过敏反应性疾病后,寻找一种能够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成了科学家们不谢探索的动力。

博韦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期间的一次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具有抗过敏特性的化合物——苯并二恶烷。博韦用苯并二恶烷在豚鼠身上做实验,发现它具有抗组织胺的作用。在进一步的实验中,他合成了第一个抗组织胺药物——哌扑罗生(又名本诺代因)。哌扑罗生的意义非凡,因为后来的第一代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等,第二代抗组织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阿斯咪唑等,第三代抗组织胺药物如非索非那丁、去甲基阿司咪唑、脱羧基氯雷他定等,都可以看作是它的衍生物。

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1115/5808d54d5ec84ed6b6138adfcd5edd8d.jpeg

摩纳哥(2007):195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博韦。邮票主图为博韦半身像,背景为组织胺的化学分子式和诺贝尔奖章的正面图案

抗组织胺药物一经面世,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除主要用于治疗多种过敏性疾病外,还被用于防止药物反应和输血反应,甚至辅助治疗某些精神性疾病以及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1957年,因在研究肌肉松弛方面的进展和首次合成抗组织胺药物的成就,博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素材来源:搜狐

整理:王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