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肖瓦特·亨奇与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荣获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亨奇1896年2月28日出生于美国匹兹堡。1916年毕业于拉斐特医学院并获得硕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陆军军医团,编入预备役,继续在匹兹堡大学攻读医学,192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和医院工作六年后,到德国留学。1928年起任梅欧财团的大学医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中校军医,1946年退伍后任陆军军医团专门顾问,仍回梅欧财团医院任职,进行医药研究工作。1958年从梅欧财团退职,任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1965年3月30日在牙买加的奥乔里奥斯逝世,终年69岁。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192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马约医学院的药剂系系主任菲利浦·亨奇接待了一位奇怪的病人,这位65岁的病人其实是该医院的医生,他告诉亨奇一件奇怪的事情:自从他得了黄疸病,他的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就消失了。4个星期之后,他的黄疸病治好了,但是他的关节炎直到7个月后才再次复发。亨奇虽然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但他相信自己的同行,因为医生对自己病症的描述肯定比普通病人可靠。从此他就留了个心眼,开始密切关注黄疸病和关节炎之间的关系。很快他就又发现了几例类似的病人,同时他还观察到一个更离奇的现象:一旦患有关节炎的妇女怀了孕,她的症状便会立刻减轻不少。
关节炎图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治好关节炎的不大可能是抗感染药物,而是某种与内分泌有关的物质,亨奇把它叫做“X物质”。他猜测黄疸病人的胆汁里可能含有这种神秘的X物质,而这种X物质很像是某种荷尔蒙,会随着怀孕而升高。他的这个想法违反了当时医学界的共识,没人相信他,他只好一个人默默地踏上了寻找X物质的征程,一走就是20年。亨奇想不出别的好办法,只好给关节炎病人服用各种可能含有X物质的东西,包括胆汁、胆汁结晶盐和肝脏提取物,他甚至把黄疸病人的血直接输给关节炎患者,但一直没有任何效果。
巧的是,亨奇有个同事当时正在研究荷尔蒙。此人名叫爱德华·肯德尔,是个化学家,曾经第一个提纯了甲状腺素。认识亨奇的时候他正在研究肾上腺,并提纯了4种肾上腺分泌的物质,分别取名叫化合物A、B、E和F。他建议亨奇试试这几种化合物,可惜当时的提纯工艺很差,很难得到足够的化合物进行临床实验。
爱德华·肯德尔
肯德尔1886年3月8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南诺沃克,1910年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即在帕克戴比公司和纽约圣柳克病院任医生,并进行甲状腺激素的研究。1941年任明尼苏达大学附设的梅欧财团大学医院的生化部主任,后为部长,直到1951年退休。退休后为普林斯顿大学生化部兼任教授。1972年5月4日逝世于普林斯顿,终年82岁。
此时二战爆发,美军得到消息说,德国空军正在阿根廷大量采购牛肾上腺,准备给他们的飞行员注射,以提高他们对缺氧的耐受性。据说被注射了肾上腺素的飞行员能够把飞机开到13000米的高空而不会因缺氧而窒息。于是,美军立刻拨了大笔款项,开始研究怎样大规模提纯肾上腺素。这项实验进行了很长时间,直到1948年默克制药公司的科学家才攻克了难关,得到了几克化合物E,并辗转送到了亨奇的手里。
1948年7月26日,亨奇把100毫克化合物E注射进一位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的女病人体内,2天之后病人的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她居然能够自己行走了,而以前她只能坐轮椅。后来有人指出,亨奇违反常规,用了超大剂量的化合物E,否则的话疗效不可能如此显著。亨奇把该病人治疗前后的样子拍成电影,第二年在一个科学会议上播放,放完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大家被这一发现惊呆了。这是人类第一次用一种内源性的化学物质治好了一种不治之症,这预示着现代医学不但可以利用外来的杀菌剂(抗生素)来治病,还可以想办法动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个化合物E后来被命名为可的松。亨奇和肯德尔因为发现可的松的疗效而于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创下了诺贝尔奖颁发速度的最快记录。
如今,可的松及其衍生物被叫做“激素”,在医疗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那些因此而获得好处的人都要感谢亨奇,当初正是由于他不迷信教条,相信事实,并坚持了20年,才为人类带来了一种神奇的“万能药”。
由于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他与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共同获得了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素材来源:百度百科、医如纪往
整理人:朱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