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14点,马峦山公园在三十多度的骄阳下蒸腾着暑气。深圳技术大学药学院2024级药学1班、2024级药学2班、2024级药学3班、2024级药学4班和2024级生物制药1班、2024级生物制药2班共百余名学生结伴踏入这片草木葱茏的“天然课堂”。

图1 全体成员合照
一、山径上的流动身影:高温下的有序探索
马峦山的午后,阳光透过香樟叶的缝隙碎成金斑,石阶旁的野生植物在湿热空气中舒展叶片。同学们以5人小组为单位:组长手持园区地图来引导组员,记录组实时扫描植物性状,摄影组多角度留存植株形态,采集组按“入药部位优先”原则谨慎采摘。尽管汗水顺着下巴砸在草丛里,后背的衣衫渐次被汗水浸透,却无一人偏离既定路线。

图2 学生们前往目的地
二、草木间的专业对话:从叶片到责任的无声领悟
整个下午,30余组学生在山林间编织出一张细密的“知识搜索网”:有人在腐殖质深厚的阴坡发现了天南星,有人在岩石裂缝中找到稀缺的石韦,更多人在反复比对中分清了蒲公英与苦苣菜的细微差别。当暮色漫过马峦山时,每个小组的标本袋都装满了20余种植物,笔记本上的记录从叶形、花色延伸至“群落密度”“伴生植物”等生态数据。

图3 同学正在采集样本

图4 同学正在制作样本
三、实践外的双重赋能:院校声誉与健康使命同频共振
此次采药实践的特殊意义,不仅在于专业能力的提升,更在于院校形象与社会责任的双重彰显。在学生们进行课堂实践时,不时有市民驻足询问:“你们采这些草药做什么呀?”同学们便借机科普常见药用植物知识,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公众健康教育的契机。有的游客讨论说道:“在马峦山看到一群认真采药的学生,专业又亲和,所以对这所学校心生好感。”
更深远的价值体现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微观落地。学生们采集的标本将经整理后将部分珍稀植物数据同步上传至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生态保护与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正如生物制药专业的廖飞扬同学在实践日志中所写:“我们在马峦山流下的汗水,终将化作守护健康的力量——这是属于我们的‘青春药方’。”
暮色中,学生们再度集结。尽管衣衫被汗水浸得深浅不一,同学们的目光却透着灼热——那是知识沉淀后的澄明,也是见证自身与院校共同成长的笃定。这场在马峦山深处展开的实践课,既是药学院“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注脚,更是新一代医药学子向健康中国战略递交的青春答卷。
供稿:邓朴豪
校对:李克用
审核:李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