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深技大药学院首届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

发布时间: 2025-05-01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22日,深圳技术大学首届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校赛)在药学院A2-618(基础临床赛道&药学中医药赛道)、A2-713(口腔赛道&交叉赛道)隆重举行。本次大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为宗旨,聚焦医学领域前沿技术与临床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选拔优秀项目冲击更高水平赛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一、赛事概况

大赛邀请了深圳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林霖副教授、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宋懂宏老师、口腔学院蒋灵冬助理教授、药学院宋莎莎副教授、李俊葵助理教授以及秦文老师担任现场评委,同时学院邀请了桂林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杨扬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高飞教授、中山大学药学院刘洋副教授作为本届大赛校外专家评委。全校共16支团队参赛,项目涉及药学中医药、基础临床、学科交叉、口腔医学四个赛道,吸引了来自药学院、口腔学院、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健康与环境学院、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工程物理学院以及商学院的94名师生前来参赛。

比赛分为项目展示与答辩评审两个环节。参赛团队通过PPT展示,生动呈现项目的创新点、技术路线及应用价值。评委们从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维度进行提问与点评,现场气氛热烈。赛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搭建了医工交叉融合的交流平台,充分展现了深技大学子在医学创新领域的蓬勃活力。

二、选拔结果

经过激烈角逐,评委们从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落地可行性等方面综合打分,最终四个赛道的11个项目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本次大赛奖项。以下为获奖项目名单:

深圳技术大学首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

(学校选拔赛)获奖名单

赛道

项目名称

身份

成员

学院

获奖

药学

中医药

赛道

中药博落回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探究

队长

刘珊珊

药学院

一等奖

团队成员1

张铧文

团队成员2

田甜

团队成员3

姚佳晗

团队成员4

张志威

第1指导老师

宋勋

第2指导老师

吴炎

中药鹅不食草活性成分山金车内酯C通过调控PI3K-Akt和MAPK通路抑制MYC表达的抗肝癌机制研究

队长

何宛荧

药学院

二等奖

团队成员1

袁梓涵

团队成员2

杨泽璇

第1指导老师

陈国庆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抗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NC11的发现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队长

宋景英

药学院

三等奖

团队成员1

刘心怡

团队成员2

李胜媛

团队成员3

施霁欢

团队成员4

蔡秀琪

第1指导老师

贾琳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药食同源方甘草黑豆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队长

赖伟恩

药学院

优秀奖

团队成员1

陈津慧

团队成员2

吴京蔚

团队成员3

陈晓红

第1指导老师

游杰舒

丹叶大黄素在压疮修复过程中的抗菌及抗炎功能与机制研究

队长

陈珈桐

药学院

优秀奖

团队成员1

安怡璇

团队成员2

张耀恒

团队成员3

倪家祺

团队成员4

鲁佳敏

第1指导老师

王京波

第2指导老师

林海树

基于液质联用和网络药理学探究五指毛桃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

队长

来宇彤

药学院

优秀奖

团队成员1

姚仲炫

团队成员2

李振耀

团队成员3

张森淼

第1指导老师

游杰舒

第2指导老师

李旭


基础

临床

赛道

CNR1拮抗剂AM251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缓解缺氧性肺动脉内皮-间充质转化

队长

曹一阳

药学院

一等奖

团队成员1

张俊泽

团队成员2

苏洁雯

团队成员3

李卓霖

第1指导老师

宋莎莎

Myc相关锌指蛋白(MAZ)通过转录激活FABP1促进MAFLD的进展

队长

洪嘉明

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

二等奖

团队成员1

翁起鑫

团队成员2

薛子萱

团队成员3

郑文琦

第1指导老师

冯娟

α-Parvin 调控脯氨酸代谢促进肺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队长

欧蔼妮

药学院

三等奖

团队成员1

王韵涵

团队成员2

刘晓婷

团队成员3

文嘉茹

团队成员4

曾慧真

第1指导老师

王潇潇

第2指导老师

周红

OSGIN1通过抑制Cyclophilin D介导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开放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队长

廖飞扬

药学院

优秀奖

团队成员1

胡丹

团队成员2

李嘉雯

团队成员3

鄢诗琪

团队成员4

梁文浩

第1指导老师

刘敬欣

从分子发现到临床检测:SLURP1作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实验设计与验证

队长

周殿理

药学院

优秀奖

团队成员1

张珍霞

团队成员2

陈静欣

团队成员3

卢文迪

团队成员4

谢锦辉

第1指导老师

邱惠玲

第2指导老师

张小英

口腔

医学

赛道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口腔放射影像识别插件

队长

孙雨坤

口腔学院

一等奖

团队成员1

张瀚文

团队成员2

刘晓琳

团队成员3

李泽钦

第1指导老师

曾慧敏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扩散模型的口腔修复体智能设计研究

队长

梁煌辉

口腔学院

二等奖

团队成员1

曹钰锦

团队成员2

高志潇

团队成员3

陈鸿庆

团队成员4

郭胜

第1指导老师

丁豪


交叉

学科

赛道

基于神经环路调控的手部康复训练机器人研究

队长

黄誉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一等奖

团队成员1

廖致婉

商学院

团队成员2

郭润辰

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

团队成员3

何政恩

工程物理学院

第1指导老师

李晖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第2指导老师

张金勇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基于轻量化深度学习模型的哑语识别手套研究

队长

徐晞茗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二等奖

团队成员1

陈希乐

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2

黄开畅

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

团队成员3

沈逸

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4

袁焯林

健康与环境工程

第1指导老师

李晖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第2指导老师

梁立新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

合成生物学赋能抗生素合成新范式:非天然氨基酸重构青霉素G酰化酶催化活性位点

队长

何晓芬

药学院

三等奖

团队成员1

梁凤鹏

团队成员2

赵佳敏

团队成员3

张振中

第1指导老师

付雨

三、获奖项目介绍

01药学中医药赛道

一等奖项目——中药博落回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探究

项目围绕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展开,基于中医药理论挖掘博落回药用价值,通过多维度实验验证其抗真菌效果,探索活性成分作用机制,为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传统中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

二等奖项目——中药鹅不食草活性成分山金车内酯C通过调控PI3K-Akt和MAPK通路抑制MYC表达的抗肝癌机制研究

本研究聚焦肝癌治疗难题,首次揭示中药鹅不食草活性成分山金车内酯C的抗肝癌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通过体外活性实验证实山金车内酯C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并能阻滞肝癌细胞周期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结合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以及细胞实验发现其通过PI3K-Akt和MAPK通路抑制MYC的表达而发挥的抗肝癌作用。为开发基于中药的新型抗肝癌药物提供理论支撑,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

三等奖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抗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NC11的发现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其最主要的病理分型,亟需开发新型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抗NSCLC活性小分子预测模型,从680多万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系列具有潜在抗NSCLC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并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对优选化合物的抗NSCLC活性进行验证,并结合多组学分析技术,对其作用靶标与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02基础临床赛道

一等奖项目——CNR1拮抗剂AM251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缓解缺氧性肺动脉内皮-间充质转化

本项目聚焦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AH)的肺血管重构机制,首次探讨大麻素受体1(CB1)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ERS)诱导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作用。基于预实验发现缺氧可上调肺动脉内皮细胞CB1表达,且抑制CB1能通过阻断ERS通路ATF-6显著缓解EndMT进程。研究将构建缺氧PAH动物模型,结合基因干预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解析CB1/ERS轴在血管重构中的调控网络,为PAH治疗提供新靶点理论依据。课题依托团队在PAH领域的前期研究基础及多维度实验平台,创新性地将CB1作为干预靶点,为肺血管疾病防治开辟新策略。

二等奖项目——Myc相关锌指蛋白(MAZ)通过转录激活FABP1促进MAFLD的进展

本研究旨在探究转录因子MAZ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的功能及机制,并评估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通过构建细胞和小鼠MAFLD模型,研究发现MAZ在MAFLD患者和实验模型中显著上调。敲低MAZ能有效抑制脂质积累,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及氧化应激,并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MAZ通过调控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的表达进而影响脂质沉积过程。本研究表明,MAZ可能成为治疗MAFLD的新型靶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等奖项目——α-Parvin调控脯氨酸代谢促进肺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本实验设计揭示α-Parvin通过调控脯氨酸代谢促进肺纤维化的新机制。研究发现,α-Parvin在肺纤维化组织中高表达,与脯氨酸合成关键酶呈正相关。通过临床样本、转基因小鼠模型及体外实验去证实,α-Parvin通过IGF2BP1增强c-Myc mRNA稳定性,激活c-Myc-脯氨酸通路,驱动脯氨酸代谢及成纤维细胞活化,导致胶原沉积和纤维化。敲除α-Parvin可显著缓解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抗纤维化药物可抑制α-Parvin介导的代谢异常。该研究首次阐释α-Parvin通过脯氨酸调控肺纤维化中,为靶向脯氨酸代谢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方向。

03口腔医学赛道

一等奖项目——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口腔放射影像识别插件

本实验旨在设计一款基于深度学习的口腔放射影像识别插件。搭建UNet模型,使用射线追踪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从而识别不同解剖结构并语义化染色,将灰度的口腔影像彩色化并实现二维影像和三维标准模型的实时交互,从而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等奖项目——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扩散模型的口腔修复体智能设计研究

本项目针对口腔修复体设计中传统CAD系统依赖人工调整、生物力学适配性难以实时监测的痛点,提出基于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的智能全自动设计方法。研究通过构建含900例临床病例的天然牙与修复体数据库,结合Elasticsearch分类与3D Slicer建模技术,训练DDPM生成单冠、种植体牙冠及桥体等复杂修复体,并建立涵盖形态相似度、咬合接触、边缘适合性和临床满意度的四维评估体系。相较于团队前期3D-GAN仅能生成单冠的局限性,DDPM凭借其高效建模能力可拓展至复杂修复体设计,且首次将该模型引入口腔修复领域,突破了现有AI技术仅应用于嵌体等简单结构的瓶颈。项目通过与医院及牙科企业合作验证临床可行性,旨在实现形态与功能协同优化的智能设计闭环,为个性化精准修复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对企业单位创造巨大的价值。

04交叉学科赛道

一等奖项目——基于神经环路调控的手部康复训练机器人研究

本项目聚焦脑卒中患者手部功能康复难题。当下,现有治疗手段存在诸多不足,如康复师短缺、康复机器人无法满足复杂训练需求。为此,我们全力研发新型手部康复训练机器人。通过驱动仿生技术,模拟手部自然运动;运用构型创新设计康复机构,适配不同康复需求。借助柔性传感,精准实现力位感知与触觉干预,同时深入探索神经环路调控机制,为患者带来更高效、精准的康复方案。

二等奖项目——基于轻量化深度学习模型的哑语识别手套研究

该团队致力于研发一种智能传感手套,旨在通过非分割深度学习的方法,将手语动作实时精准翻译为文本或语音,从而打破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之间的沟通障碍。项目通过Python编程语言及TensorFlow框架构建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在对模型不断测试和优化下,有望实现单个手势及连贯手势的高精度识别,预期识别准确率超92%。

三等奖项目——合成生物学赋能抗生素合成新范式:非天然氨基酸重构青霉素G酰化酶催化活性位点

本项目旨在利用新方法对青霉素G酰化酶进行改造,以此来提高抗生素的合成和助力新型抗生素的开发。该方法区别于传统定向进化改造受限于二十种天然氨基酸,为酶法工艺提供了新范示。

四、总结

本次大赛是药学院落实“新医科”建设理念的重要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热情,更推动了“医理结合、医工融合”的学科交叉创新。赛事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深圳技术大学药学院将继续秉承“唯实求精”的办学特色,搭建更多高水平学术竞赛与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聚焦医学领域“卡脖子”问题,在探索中突破,在创新中成长。期待晋级团队在后续赛事中再创佳绩,为医学创新事业贡献深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