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全国重点、暨南首个!

发布时间: 2023-09-20 浏览次数:

“我们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是做中国人自己原创药的最好优势。” 

从药用植物“铁蜈蚣”里提取“三萜皂苷”

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从蟑螂里提取“多肽”

能快速修复组织创伤

......

这些来自常见的动植物体内的

小小生物活性分子

在科研人员手里打磨优化

化身为一副副治病救人的神药

这些医学奇迹持续诞生于

暨南大学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

全国重点实验室

 

9月16日,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

图片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闫金定处长,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姚新生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河北医科大学丛斌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院吴清平院士、广州实验室徐涛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刘良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院士、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院士等医药领域知名院士,广东省科技厅吴世文副厅长、广东省卫健委汪洪滨副主任、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方维副局长、广东省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弓鸿午党组书记等莅临出席。参加会议的还有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刘叔文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刘金保教授、广东药科大学原副校长张陆勇教授等兄弟院校专家,来自广东省药检所等单位的行业专家,来自广药集团等医药企业的代表和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等学校及机关部处领导。开幕式由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教授主持。

图片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主持会议

图片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致欢迎词

建设启动会上,林如鹏致欢迎辞,他代表暨南大学对莅临建设启动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央统战部、科技部、广东省、广州市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暨南大学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把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好,向着提升我国新药研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为实现科技强国、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暨南力量!

闫金定在致辞中表示,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具有深远意义。我们要全力服务保障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致力于建成国际先进的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创新中心,支撑和引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吴世文在致辞中指出,开展创新药物研究、攻克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广东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未来也会对实验室从政策、资金、人才、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和推动实验室的健康有序发展。希望实验室不断凝练研究方向,不断集聚高端人才,不断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领域开拓做出贡献。

汪洪滨对启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近年来,广东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广东省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前沿和热土。生物医药产业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卫健委持续将医药创新融入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并将大力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药物“高地”,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图片

颁发管理委员会主任聘书

图片

颁发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图片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书

图片

颁发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书

图片

颁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书


会上依次进行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实验室主任聘任仪式,吴世文、弓鸿午、林如鹏、宋献中为到场的相关院士专家颁发聘书。

图片

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姚新生院士

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姚新生院士在聘任仪式后致辞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对实验室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实验室能够实现药物先导物成药性优化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持续推进研发一批重大原创性新药品种,凝聚和培养一批国际顶尖科研领军人才和团队,建成国际先进的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创新中心,支撑和引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启动会后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与实验室学术骨干出席会议并进行研讨,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宝峰院士主持。实验室主任叶文才教授作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汇报,与会人员围绕实验室发展方向、建设任务、体制机制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和意见建议。

本次大会邀请了多位院士出席,汇集了各层次、多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共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机遇,对促进创新药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面向国家原创新药的重大需求,聚焦先导物成药性优化等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疾病的生物活性分子发现与成药性优化研究,致力于研发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先导物和新药品种,支撑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实验室的组建对于提升我国新药研发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原创新药缺乏

是制约我国医药科技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暨南大学“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

全国重点实验室

开展重大疾病的生物活性分子发现

与成药性优化研究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品种

目前该实验室已获

一类新药证书5件

临床研究批文6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

通过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

辐射带动了3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孵化了4家上市公司

近五年企业新增产值200余亿元

 


探究中华宝库

开辟新药研发独门赛道

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创新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开辟了药物研发新赛道——依托中医药资源优势,采用独特的“基于表型的药物发现”模式。

实验室从临床验证有效的中药和天然药物中寻找活性分子,大大提高了新药发现效率和成功率。生物活性分子经过成药性技术优化,不仅疗效更佳,且成本更低。“我们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是研发原创新药最好的优势。”

在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姚新生院士的带领下,研究创建了基于生源砌块的天然化合物高效发现和仿生合成新技术构建了1.5万余种结构多样的天然化合物样品库,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年来,实验室在药学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首创了亨廷顿猪等10余种符合临床需求的大动物复杂疾病模型;首次提出以翻译组指导人类蛋白质组草图及新蛋白发现的研究策略,发现了多个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潜在药物靶标;研发了系列新型抗肿瘤和内源性生长因子类新药品种。

多名院士领衔

多学科融合创新攀高峰

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是个多学科协作的系统工程,周期长,成功率低。要破解这一难题,单靠一个学科、一个团队是远远不够的。

实验室组建了由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马丁·班威尔等院士领衔,药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优势资源交叉融合的“高段位”人才队伍与“超强势”学科组团。

实验室四大主攻方向都配备了学科带头人。大咖导航指引,让实验室的年轻人提振了创新药物研发的信心,拓展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一周7天、每天十多个小时的研究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国家优青王磊说。

目前,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人员15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44人次,以及国家杰青8人、“四青”人才16人

老中青结合、有着浓厚传帮带氛围的高水平研究团队,让实验室源源不断产出科研成果。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700余项,总经费超5亿元;在Nature、Cell等发表高水平论文2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61项

高品质成果转化

赋能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药物研发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药物先导物成药性优化。”叶文才介绍。这不但是实现新药源头创新的前提,也是影响创新药物研发周期和成功率的决定性因素。实验室每年发现生物活性分子约100个,新药先导物10多个,但可作为新药候选物的最多仅1-2个。

2021年,一类新药奥雷巴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该研究成功开发了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Bcr-AblT315I突变体抑制剂。这是实验室在成药性优化关键技术的又一大突破。该药解决了携T315I突变耐药患者无药可医的困境,被美国FDA和欧洲委员会授予“孤儿药”和优先评审资格,并入选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此外,实验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系列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上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已在5500家医院应用6500万人次,孵育3家上市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近期,王磊负责的美洲大蠊组织修复肽项目取得新成果,发现多个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多肽类候选药物,能促进组织修复和胶原蛋白生成,可广泛应用于胃溃疡、口腔溃疡、褥疮、糖尿病足创面、术后创面等疾病,以及美容抗衰等医美领域。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该修复肽的安全性好、稳定性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面向全球

建设国际先进的新药研发平台

多年来,依托侨校特色资源,实验室与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医药研发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们致力利用‘一带一路’国家丰富独特的传统医药资源,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促进世界创新药物的发展。”叶文才说。

2018年,一位“跨国学者”、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马丁·班威尔加入暨大,随后组建全新的先进与应用化学合成研究院,悉心为中国药物化学研究走在国际前沿而攻克难关。实验室还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一流团队,先后引进优秀法裔青年药物化学家Kamel Meguellati等全职在岗的外籍教师9人。

如今,“重任在肩”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为成为创新药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未来五年,实验室致力实现药物先导物多维度成药性优化等4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获得新药候选物30个以上,研究成果支撑3-5个新药品种获批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药物先导物成药性优化研发平台。

未来十年,实验室还将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创新药物品种、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建成国际先进的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创新中心,支撑和引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暨南人,让我们为

致力于做原创中国药的

暨南大学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

全国重点实验室

喝彩!

 

转自: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